2018年10月19日 来源:浙江好人网
相濡以沫47年的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金微喜,女,1944年生,群众,浙江桐乡人,桐乡市大麻镇麻溪村居民。
中国有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人性的本能就是丢下对方,把当初的誓言抛在脑后吗?大麻镇麻溪村港子桥组村民金微喜用她四十七年如一日的行为深刻诠释了婚姻的真谛,正如结婚誓言所说,无论贫穷,疾病,她都会一起面对!
金微喜,1944年生,是麻溪村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的丈夫金欣荣在47年前也就是26岁时因在砖瓦厂干活劳累过度和体质不好等原因瘫痪在床至今。当时她的儿子只有3岁,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丈夫的瘫痪对金微喜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一般劈碎了一家人对未来的向往。但是她没有屈服于命运残忍的安排,也没有逃避她作为妻子、母亲和赡养老人的责任。在经历了短暂的伤痛以后,她鼓起勇气,重拾信心,每天披星戴月早起晚睡,不仅照顾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同时还要兼顾小孩和老人
其实在悲剧刚刚上演的时候,很多人都很同情她并劝她是不是要慎重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遇到这么大的变故,后半辈子可能都会活在艰辛之中。但金微喜面对亲戚、朋友、邻居的好言相劝,只是微微一笑说道:“他是我的丈夫,我作为妻子在丈夫受难的时候绝对是不能弃他而去,因为我们互相承诺过要不离不弃、相伴到老。
人的一生要走很多路,金微喜决定要走的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当爱情全部归于柴米油盐、洗衣做饭时,金微喜也从没有抱怨过一句,况且她还要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病人。金微喜老人回忆到,丈夫金欣荣刚刚瘫痪的时候,还很难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每天愁眉苦脸双眼无神的盯着发黄的天花板,一看就是一整天,很少说话,很少进食,甚至劝她离开自己。金微喜觉得自己的丈夫在人生中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怎么能弃之不顾,况且作为夫妻,就是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许下一句诺言也许很简单,但兑现当初的誓言或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47载光阴一晃而过,金微喜也从称梅之年转眼已满头华发,眼角、手背,处处都是时间擦过的痕迹,这些都是她陪伴丈夫金欣荣度过47载年华的印记。
在这47年的时间里,金微喜所经历的各种困苦,岂能用语言所能讲述完的,因为老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仅老伴平时的大小便问题就足以反映出金微喜对老伴细致无微的照料。冬天还好一些,夏天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就会有恶臭,且对老伴身体也不好,所以她总是细心的呵护着老伴。天热了给他擦洗,天冷了给他添加衣被,饿了就给他喂吃的,渴了就给他喂水。一年365天,天天如此,47年时间17155个日日夜夜,金微喜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离不弃,相爱相守一辈子。除了照顾老伴,金微喜还要劳作,原本家里有三亩地,平时基本上就是自己独自打理田地,只有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喊金欣荣的兄弟过来帮忙。后来学校扩建征用了一亩地,为此他们还有2300/年的收入。这期间儿子也早已长大成人,孙女也都已经28岁了。谈起儿子,老人家满脸愧疚,因为家里困难,所以儿子没有去上大学,这一直是她牵肠挂肚的事情。现在儿子和孙女俩都在外面打工补贴家用,日子也在慢慢变好。
大麻镇麻溪村村民委员会实地考察了他们家的情况后,只要有相关政策,就尽量最大限度地帮扶他们家,改善他们家里的条件。也时常到她家询问她家情况是否需要帮助,时常去她家送上村民委员会的一份温暖和关爱。
村道德评判团也根据金微喜的感人事迹,将金微喜评为道德模范,给村里的其他人树立榜样,带领大家向金微喜学习。现已满头白发的她生活中朴实低调,不爱说自己的故事,可她的爱很真,她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她的故事温暖了乡邻,以及许许多多的陌生人。百事服务团也实地考察了他们家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也考虑到这些困难家庭的生活,在相关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把他们家列为低保户。为了减轻金微喜的负担,经过村里及社会各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帮助金微喜家,大大地改善了金微喜家的生活,现已脱贫。生活折磨了这个憨厚朴实的村民大半辈子,而金微喜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亲情,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村里村外提到她无人不赞叹。
金微喜感恩生活,用宽阔的胸襟包容生活。金微喜与丈夫金欣荣47年来患难与共见真情。没有甜言蜜语,只在柴米油盐药之间感受真情,他们的感情无声无息,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相濡以沫,简简单单四个字,不离不弃。金微喜老人说道:“虽然老伴卧床不起,但是陪在他身边,我从来没觉得孤单过。” 少年夫妻老来伴儿,不禁感叹,只有几十年的夫妻之情的人,才会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老夫妻们会懂得。